究极之赏
吉川壶堂五十周年纪念作品《飞的美人》
吉川壶堂五十周年纪念作品《飞的美人》
无法加载取货服务可用情况
画作介绍:
《从清水寺高台跳下的少女》
作者:(日)铃木春信
中版锦绘
25.9cm*18.6cm
1765年(明和二年)
巴黎 国立图书馆藏
这幅是铃木春信的绘历精品之一。日本民间自古以来有着为了治愈疾病、祈愿恋爱成功或发誓完成某个使命而从高处跳下的风俗,京都清水寺的一处高台逐渐成为比喻这种风俗的地点。清水高台建在陡峭的悬崖上,距离地面约13米,完全由木材樺卯结构搭建,没有使用一根铁钉。清水高台自古以来就是供奉本尊观世音菩萨的场所,除了在此上演雅乐、能乐、歌舞伎,还表演相扑等表演艺术。1629年(宽永二年),清水高台毁于火灾,在幕府将军德川家光的捐赠下,四年后重建。
“从清水寺高台跳下”的说法形成于江户时代,据说起因主要源于两方面。一是清水寺是座极度崇拜观音信仰的寺院,尤其是相信音羽瀑布的源头和位于印度遥远南海彼岸的“补陀落净土”相连。因此,当时民间流传着“清水寺是补陀落山的净土,如果能从那个高台上跳下去,就可以去往极乐净土”的说法。据说,从清水高台上跳下来后如果还有呼吸,还能站起来的话,愿望就会实现。甚至还有传说从清水高台跳下来即使断了气也能安详成佛。
另一方面,1690年前后(元禄中期),歌舞伎《清玄櫻姬物》风靡一时。剧情大意是清水寺的僧侣清玄对公主樱姬抱有恋慕之心,果敢地向她表白,但樱姬闻知后逃离。在演出过程中,扮演櫻姬的演员突然打开伞,从舞台跳下观众席。这个惊艳的表演成为诱因,结合传统的“跳下高台就能实现愿望”和“能去极乐净士”等因素,形成了“从清水高台上跳下来”的说法。“实际上有人跳下来实现了愿望”的说法逐渐扩散开来,而相信这个传言真的跳下去的大有人在。据20世纪90年代在清水寺内发现的《清水寺成就院日记》记载,江户时代实际跳下的人数是一百五十至一百八十人,生还者约占85%。即使在今天,日本人为了表示某种决心,还会发誓说“从清水寺的高台上跳下”。
画面上从高处跳下的年轻女子就是为了祈愿恋爱成功,她手持特制的雨伞以保护自身安全,随风飘舞的衣服上的贝壳图案中隐含着“大二三五六八十”的字样设计,就是表示当年的大月。
Share



